净利润同比大涨644.9%,上汽集团做对了什么?
- 车友文化
- 2025-11-06
- 56318
进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整体进入深度调整期。多数传统车企面临需求疲软、利润承压的困境,行业增速放缓,企业分化加剧。在这一大环境下,曾长期领跑国内市场的上汽集团也未能幸免,过去一年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展现出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本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16.2%;归母净利润达20.8亿元,同比大增644.9%;扣非净利润更是实现超56倍的增长。除了经营层面的显著改善,更释放出企业从危机应对转向主动发力的积极信号。通过内部改革、成本优化与产品结构升级,上汽逐步扭转颓势,实现了量质齐升的双重修复。
随着“造血”能力的增强,上汽集团正逐步走出低谷,为后续的战略转型积蓄动能。
2025年业绩回血
回顾2024年,上汽集团业绩一度陷入低谷。合资品牌销量下滑、新能源转型节奏滞后、海外贸易壁垒抬升等多重压力叠加,导致全年整车销量同比出现两位数下滑,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挫,第三季度甚至出现近94%的利润同比跌幅。市场对集团增长动能和战略方向普遍产生疑虑,投资者信心持续低迷。
但是随着2025年三季报出炉,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4.9%;营业总收入达1694亿元,同比增长16.2%。在整车批售方面,单季销量达114.1万辆,同比增长38.7%,展现出较强的经营恢复势头。
从前三季度整体表现看,上汽集团累计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终端零售337.8万辆,同比增长20.5%,营收规模达4689.9亿元,同比增长9.0%。盈利方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78.6%,经营活动现金流也显著改善,同比增长逾七成,集团主业运营效率有了实质性提升。
能够看出,虽然财务与销量指标双双回暖,但是上汽集团仍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车企转型压力不减。在此背景下,上汽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布局,但品牌向上之路仍需突破产品认知与盈利能力的双重考验。
销量显著回升
上汽集团三季度业绩的强劲反弹,根本支撑在于整车销量的显著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更是达到337.8万辆,供需两端协同改善,是自主品牌加速上攻与合资板块主动求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车(荣威、名爵)、上汽大通以及飞凡、智己等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成为拉动整体销量的核心引擎。
其中,MG品牌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凭借MG4、MG5和新款HS系列等全球化车型,在欧洲、澳新、东南亚等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出口量稳居行业前列。
在国内,荣威iMAX8 DMH、D7 DMH等插混车型凭借长续航和低油耗优势,逐步打开家用市场;而飞凡R7、F7通过产品力优化和渠道整合,交付节奏明显加快。智己汽车则聚焦高端纯电市场,LS6车型凭借“城市NOA”智驾能力和豪华体验,月销量稳定攀升,站稳3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
整体来看,上汽自主板块正从传统燃油向出海+新能源双轮驱动转型,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持续优化。
合资板块则在承压中寻求突破,以“油电协同”和价格策略稳住基本盘。进入2025年,上汽大众展现出合资车企中少有的战略定力与转型韧性。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企业坚定推进“油电同进、油电同智”双轨战略,不仅在燃油车领域持续巩固帕萨特、途观L、途昂等经典车型的市场地位,更在新能源板块加速产品迭代,ID.家族通过软件优化与服务升级,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产品竞争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众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塑造上取得显著成果。根据《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旗下多款车型在保值率榜单中脱颖而出,途昂、ID.3、帕萨特插电混动分别夺得主流合资中大型SUV、合资纯电动紧凑型车、插电混动中型车三年保值率第一,途观L也位列20-25万合资中型SUV一年保值率榜首。油电混全面开花的优异表现,印证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上汽大众在燃油与电动双赛道并行发展的深厚积累与领先优势。
上汽通用则依托凯迪拉克IQ锐歌、别克E5等新能源车型扩大电动阵容,并对昂科威、GL8等经典车型推行“一口价”销售模式,增强价格透明度,刺激消费需求。尽管合资整体仍面临自主品牌挤压,但通过产品焕新与营销创新,部分主力车型已出现环比回暖迹象,为集团销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体而言,上汽集团在前三季度通过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积极扩张,以及合资品牌在存量市场的精细化运营,实现了销量的触底回升。自主提速、合资稳盘的双线策略,不仅保障了短期产销规模,也为下一阶段的盈利提升和结构转型打下了基础。
高端化转型突破
虽然三季度销量与利润实现回升,但上汽集团在品牌向上的征途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公司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与销量规模尚未完全匹配。智己、尚界等承载高端化使命的品牌,要在竞争白热化的30万元及以上价格区间站稳脚跟,仍需克服品牌认知、用户心智和产品差异化等多重壁垒。
具体来看,智己汽车作为集团冲击高端纯电市场的先锋,今年以来通过智己LS6、L6等新车型的迭代,在智能驾驶和座舱体验上持续进化,逐步建立起科技与豪华并重的品牌形象。10月销量再次突破万辆,达到13159辆,其中LS6持续火爆,新车上市首月下线交付2万辆,显示出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不过,相较于头部新势力月销数万的规模,以及“蔚小理”在高端用户圈层的先发优势,智己仍处于追赶阶段,品牌势能的积累尚需时间。
另一大看点是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全新品牌尚界。首款车型尚界H5定位15万-20万元级SUV市场,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0和鸿蒙座舱,以高阶智驾下放为核心卖点,打造科技普惠标杆。该车预售阶段订单表现强劲,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尽管初期交付节奏受产能爬坡影响,9、10月销量尚处起步阶段,但作为全新品牌,渠道建设、用户试驾转化和售后服务体系正在快速铺开。
与此同时,合资板块也在尝试向上突破。上汽奥迪E5 Sportback、别克至境L7等新车型相继推出,融合电动化平台与品牌原有豪华基因,试图在主流高端市场寻找新增量。可见上汽集团正采取“多条腿走路”的策略,通过自主高端品牌、跨界合作品牌与合资焕新产品共同发力。
可以预见的是,高端化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在用户对智能化、品牌调性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上汽需要在产品定义、用户体验和生态构建上持续投入。虽然前路艰难,但随着技术积累的释放和战略执行的深化,高端突破指日可待。
null